My avatar

北雁云依的博客

My avatar

北雁云依的博客

把信拿去吧,你可以假戏真做

RSS
· 浏览

Hexo-theme-Sakura折腾日记(1)

如何获得一个匿名免翻墙评论区?

我的 solo 博客 我的 hexo 博客

为什么要魔改 Sakura

  实名与匿名是一种抉择。让利维坦手中握住更多的信息也许能带给大多数人安全,却同样会伤害异见者。而事实证明,异见者并不总是出于恶意动机。何况“对事不对人”“针对观点而非质疑动机”也是公共说理的基本素养。然而,有一些国家的政府却不允许任何匿名性的存在,无论是纸质出版的匿名性还是网络的匿名性。
  近年来,在这些国家中的一个国家,新兴的垄断巨头与政府相勾结,垄断巨头负责挤垮小平台进而集中用户(这个过程是自由资本主义转为垄断资本主义,也即帝国主义的必然),而政府则可以方便地对这些已经自愿或因大多数人的自愿而被迫集中起来的人进行集中管理(这却是偶然——法德等大多数西欧国家是反例)。该国网络的匿名程度很低,然而,网络犯罪却不见得因此减少:巨头和政府有办法拿到公民的个人信息,另一些个人就有办法从巨头和手里把它们购买或盗窃出来。恶俗维基的存在以及恶俗维基上面满天飞舞的户籍就是证明——小如未成年人大如刘慈欣,只要把自己的信息交予利维坦,就不要指望别人不知道,特别是在这单凭手机号就足够把人翻个底朝天的时代。刘慈欣的小号被发现,就是从其绑定的手机号着手,发掘出了支付宝号、身份证号等信息,从而让恶俗人士一步步锁定目标。
  这一点上, Sakura 采用的 Valine 评论系统令我胆战心惊:部署 Valine 的后端,竟需要进行身份证实名认证!作为亲眼目睹公权力对本人学校里异见者迫害,甚至自己也险遭卷入的人,毫无疑问地,我很害怕。万一哪天我心血来潮作了死(如“不存在的人”、“不存在的人”和“不存在的人”),或者无意之间说了一些不能说的东西(李医生等人就是例子),那岂不是训诫往上起步?虽然公权力找到我的身份易如反掌,但我不想主动投怀送抱。万一触怒了恶俗系的残留势力,那岂不是全家户籍都要被挂出去?虽然有心者还是可以从这个博客里找到我真人的蛛丝马迹,但我不希望他们只花 5 块钱查个社工库就做得到。

为什么使用 gitalk

  毫无疑问地,拒绝追踪的评论系统在这个国家已经死绝了。如果没有,那么也不是我能找到的。于是我首先考虑了 disqus 。然后我发现它的服务器被墙了。囧 rz。
  最后我选择了 gitalk ,它是一个利用 github issues 作为后端的评论系统。 Hexo-theme-Nexmoe 有自带,但我更喜欢 Sakura ,然而 Sakura 目前仅支持 gitalk
  使用 gitalk ,是因为 github 短期内不会被墙。作为全世界最大开源平台,并且有微软这样与这国家合作的公司的加持, github 被墙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短期内我们仍可拥有“依附的自由”。
  于是我开始了魔改。

尝试与失败过程

先咕着。(屑颜)

最终进行的修改

先装 gitalk (不确定这一步是否必须)

npm install gitalk --save

然后修改 themes/Sakura/layout/_partial/comments.ejs,以下是修改后的文本:

<!--这一堆是原内容,我全部注释了
<% if (theme.valine && post.comments) { %>
<div id="vcomments"></div>
<script>
  window.onload = function(){
      var valine = new Valine();
      valine.init({
        el: '#vcomments',
        appId: "<%= theme.v_appId %>",
        appKey: "<%= theme.v_appKey %>",
        path: window.location.pathname,
        placeholder: "你是我一生只会遇见一次的惊喜 ..."
      })
  }
</script>
<% } %>
-->

<!--以下是正文,懒得改别处,就把原来的if照搬了过来-->
<% if (theme.valine && post.comments) {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https://cdn.jsdelivr.net/npm/gitalk@1/dist/gitalk.css">
<div id="gitalk"></div>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gitalk@1/dist/gitalk.min.js"></script>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email protected]/js/md5.min.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gitalk = new Gitalk({
        clientID: '<%= theme.gitalk.clientID %>',
        clientSecret: '<%= theme.gitalk.clientSecret %>',
        id: md5(location.pathname),
        repo: '<%= theme.gitalk.repo %>',
        owner: '<%= theme.gitalk.owner %>',
        admin: '<%= theme.gitalk.admin %>'
    })
    gitalk.render('gitalk')
</script>
<% } %>

最后修改 themes/Sakura/_config.yml:

# Valine
valine: true
#v_appId: ############
#v_appKey: ############

gitalk:
  admin: 我的名字 # 拥有对该repo进行操作的 GitHub username
  owner: 我的名字 # 持有该 repo 的 GitHub username
  repo: 我的 repo # 存放评论的 issue 所在的 repo
  clientID: 我的 Client ID # GitHub Client ID
  clientSecret: 我的 Secret # GitHub Client Secret

保存。

$ hexo clean
#以下两条命令默认你是把你的hexo托管在github上:
$ git commit -a
$ git push

  然后你就拥有了一个 gitalk 匿名评论区。虽说也得注册账号,但只需要程序员们人人都有的 github 账号就可以了。
  这些方法对于防止公权力的滥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总得在公权力的眼皮子底下传播你的链接。如果你搞的事儿足够大,他们不需要在墙外解决问题,只需要在墙内溯源第一个发布链接的人就行。
  但是,这个办法可以稍微提高一点追踪成本,也能让被公权力以及被天天作死的你整得神经过敏的境内私人服务提供商稍微松口气,还能让你的评论区不由境内私人服务提供商进行过分严格的审核,何乐而不为呢?

黎想
2020 年 6 月 13 日于家中

分享

复制此页面地址到邦联宇宙搜索框以在邦联宇宙分享本文:https://blog.yunyi.beiyan.us/posts/Sakura

我遭到了来自性侵者的持续骚扰,精神状态亦受影响。为了保护我的精神状态,原匿名评论区无限期关闭。 在评论区的发言本就是公开的,故将其在两周左右时间内发布的近万字骚扰言论合订公布。打开阅读前,请务必确保自身精神状况。

在原评论区恢复使用前,还请注册 GitHub 账号以使用临时评论区